为了中国女足太湖之滨的一次特殊聚会

在这68个孩子中,一个来自深圳的孩子让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和各位技术专家格外关注。有堂训练课,孙雯一直站在场边观察这个孩子的表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有天赋的孩子,总是令人倍加爱惜。

这个孩子的妈妈也陪孩子来到了苏州。她说,孩子已上初一,学业较重,直到周末才有时间训练和比赛。和她一起踢球的是一群男孩。她喜欢踢球,梦想是入选国家队,能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

孩子已经13岁了,如果想在足球道路上继续发展,必须要有个更好的环境,可以让她接受更多高质量的训练、参加更多高质量的比赛。仅在周末训练和比赛,对她的成长远远不够。

璞玉雕琢成器,需要能工巧匠。巴克维尔在中国基层执教已经三年,耳闻目睹过很多令人惋惜的故事。他说:“我相信,教练不能把一个平庸的孩子训练成优秀球员,但绝对能把一个优秀的孩子训练成平庸的球员。”

训练营期间,在一次教练业务探讨会上,麦克雷忧心忡忡地说:“我来中国五年了,深刻体会到了初高中学生球员承受的压力,这让他们无法享受足球。我个人认为这些压力来自教练,他们的锦标主义思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另一位参加训练营的塞尔维亚教练拉扎尔·约维西奇说,他曾经在上海一家青训俱乐部执教一支女孩的球队。队里一些孩子不是当地人,由于无法在上海解决学籍,她们只好回原籍上学,停止了训练。约维西奇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他说:“以她们的水平,完全可以来参加这个训练营的。”她们中或许有几个有天赋的孩子,她们的天赋就这样被埋没了。

来参加训练营的孩子都是2010年出生的,刚好赶上中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时期,很多都是从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但是校园足球以普及为主,教练水平参差不齐,而精英人才的培养需要资源优质的平台。相关专家认为,这个平台必须依附于校园,不能与之剥离,足球精英人才需要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

足球成材率低,球员成长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事故,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成长轨迹。现在家长大多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在孩子踢球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业。

“如果踢球出不来,还可以上大学。”深圳孩子的妈妈说。她很关心孩子入选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进入基地后的教育问题。

对此,苏州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这次精英训练营最后选出的24名球员中,多半来自苏州。据苏州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足球项目负责人王建军介绍,他们坚持走体教融合的道路,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课后和周末进行训练和比赛。“家长很认可我们的做法,愿意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这里不缺好苗子。”

正因为苏州方面探索出一套成熟的体教融合模式,足城办把女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设在苏州,更容易解决球员的教育问题。

据足城办负责人介绍,基地已经对接好附近的两所学校,球员将被分散到不同班级,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在校园内,她们是普通的学生,有自己队友之外的朋友圈和交际圈;放学后,她们将在基地接受高质量的训练。如因训练和比赛耽搁了上课,将安排专门的老师给她们补课。

“球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能力构造了未来发展的基础,而综合教育和逻辑思维水平将提升天赋球员发展的上限。教育配套做得不实,球也很难踢到较高水平。我们会优先保障好孩子的综合教育。”这位负责人说。

足城办的设计理念与中国足球专家张路的有关思考不谋而合。几年前,张路对于人才培养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校园足球里发现的苗子,到了初中阶段已到个人发展的黄金年龄,必须要集中到专业机构培养,同时要确保正常的文化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孩子未来走向基本确定,那时他们会有上学和踢球的分流。

训练营的外籍教练和专家一致认为,足城办的这套有关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设计方案逻辑清晰,符合国际足球规律,也立足了国内当前实际,关键在于坚持执行。“我们就怕半途而废。这个项目很好,那就创造条件允许它持续下去。”一名专家说。

训练营结束时,经过教练和考察专家投票产生了一份24人名单,她们是这期训练营的精英球员。3月份的下一期训练营结束时,还将有一些孩子加入这个名单。如无意外,名单上的孩子将入驻基地,作为中国女足的高水平后备人才接受培养。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